自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就反复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力图通过诸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税降费等方式,为创业松绑,激活中小企业和私人部门的增长引擎,以替代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留下的空缺。
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2万个,社区服务站11.4万个。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93万标准箱,增长6.1%。
油料种植面积1408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21]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相关数据均为快报数。移动宽带用户[28]58254万户,增加18093万户。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在监测的319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1.3%,较好的占70.8%,一般的占27.3%,较差的占0.6%。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东部地区投资[17]206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作者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共同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其中生物因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因素显示了社会如何发展,地理因素则决定了哪里的社会发展(或者倒退)得最快。机器人将参与作战,网络战争将会变得极其重要,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当。这个世界也没有足够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和铀来满足人均能量消耗达130万千卡的几十亿人口。第151页倒数第11行:早在公元前690年,楚国就创建了新直辖区,应为首创郡县制,史书记载实县申、息。
现代银行、股市、保险、社会保障等等均是欧洲首创,自由、平等、博爱,宪政、公民国家、共和国、马克思主义等等显然也是欧洲文明创新并推广到世界各地,难道亚洲人和其他地区的人,只能学习模仿而难以创新和创造?有人认为是中国集权、科举制和官僚体制误导、扼杀和腐蚀了知识精英,从而陷入集权、腐败、崩溃、改朝换代的循环,也即阿拉伯人所谓野蛮征服文明、文明腐蚀野蛮的循环中难以自拔,还有人认为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特别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扼杀、扼制了工商文明发展,有人认为是中国历来缺乏法治、宪政和依法治国,更有偏执者认为中国缺乏基督教等等宗教信仰等等。但显然缺乏说服力即为何中国在缺乏宗教信仰的约1500年里领先于西方?航海其实最早也不是西欧的优势,考古发现,来自中国华南的操南岛语系的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扬帆航海了,他们于公元前3500年定居台湾,随后于前3000年抵达菲律宾群岛,前2000年到达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前1600年抵达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前1200年抵达新喀里多尼亚岛,公元元年左右抵达社会群岛,公元500年抵达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夏威夷岛、复活节岛,公元1000年抵达新西兰。
21世纪的社会发展指数上升得如此之快也将改变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意义。目前人类拥有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足以摧毁这个世界好几次。电话,电报,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影,电灯,蓄电池,发电机,电厂,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计算器,电脑,互联网等等也是欧洲人创造的。但值得指出的是,自从现代硅谷诞生后,人们发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能力即创新并形成产业化的能力至关重要。
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200年前,肯定有人对蒸汽机抱有同样的想法。这预测让中国人欢欣鼓舞,但却难以回答以下质疑:作为中国人也同世界其他地方人一样关注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迅速领先了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自然也关注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因为未来竞争极大程度上是培养与吸引人才的竞争。马蹬为当时一大发明,极大增强了骑兵威力。
195页:弓弩后还应加上马蹬。但工商文明的过度发展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气候变化,极大威胁了人类生存,人类必需转向生态文明,或是灭绝?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2000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比过去的几千年面临着更为根本的变革。
但21世纪不断创新的科技会使得已有武器变得无用,就像坦克使得当年骑兵失去作用一样。,此歌一度成为民国代国歌之一,或是当年李鸿章出访欧洲时使用的代国歌、唐人王建诗: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秦王符坚并未攻到江南建康(今南京)。人类正踉踉跄跄地迈向某种奇点,政府和军队也正认真对待奇点,并对此制订计划。第二,虽然地理因素决定了哪里的社会发展或者倒退,但社会发展也决定了地理因素的意义。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莫里斯从衡量人类发展诸多指标中,精选出4条作为人类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第一个就是人均粮食和能源获取与占有量,第二是城市化与组织能力,第三是信息传播与信息处理能力,第四是发动战争的能力。对此能源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包括预防疾病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等均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伊恩莫里斯回顾、对比了长达数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试图解释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不是历史注定,也非随机、偶然。一万年前,一些人可能会担忧种植小麦、驯养羊群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第161页:倒数第12行:公元前234年秦国斩首10万赵人后,应为40万或45万。耕器具则战器备,农耕习则攻战巧(《管子》)经济力和组织力也决定了战争和自卫能力。
库兹韦尔认为我们正接近历史上最大的断层。希望此书能在再版时更正或参考。
一个世纪后,就会出现拥有1.4亿人口的大城市(相当于将东京、墨西哥城、纽约、圣保罗、孟买、德里和上海合并为一个城市),每天的人均能量消耗将会达到130万千卡。回顾世界文明史六千年,一个问题困扰着史学家与人类学家,为什么最早的4个古代文明先后灭绝、衰落了?为什么比这四大文明发明文字晚了4000年的英国(公元五世纪才有英文)后来居上并遥遥领先?为什么中国和东亚没有出现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为什么四大古文明中埃及、巴比伦、印度河三大文明中断,而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在近代明显落后、衰弱甚至腐朽了?这些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落后数百年?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民族性等等偶发、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文献汗牛充栋,而很少关注地理与地缘政治现实世界。拥有1.4亿人口的城市根本无法运作。那些抱有疑虑思想并能掌控自己的人才能获得发展,反之,则不能。
最终利用更多能源与科技的工商文明,战胜了农耕文明,迫使农耕文明也转向工商文明,否则将成为工商文明的殖民地或被同化。如果美国对新科技的主导像两个世纪前英国对工业技术的主导一样,那么基因/纳米/计算机革命将会比工业革命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将更多的财富和力量转移到西方。
另一方面在缺乏信任和法律的世界里,市场经济无法运作。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
望远镜,显微镜,雷达,热红外线探测器,声纳探测器等等也是欧洲人创造的。但根据现在对未来的所有推断,得出意料之中的结果,即接下来的社会发展速度将史无前例。
尽管西方炒作中国经济总量2014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但这一数据不包括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指标,因而是不完整不可靠的,例如中国为这一占世界GDP10%的总量,消耗了超过全球20%的能源,还消耗了超过世界50%以上的煤、铁矿石、水泥、铜、铝等等资源能源,经济、环境代价之沉重可想而知。但是,当他们说不可能的时候,他们很可能错了。尽管此书有上述不足、错误和值得质疑之处,但从地理、能源角度观察文明进步与盛衰,依然值得一读并启发深度思考。第188页第9行:原古汉语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作者莫里斯还通过回顾西方大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而加上了冒险因素。此外第171页中国诗人描写帝王出游,场面极尽奢华,欢愉无尽,绵延数万年。
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最早生活在今叙利亚一带)曾航行绕过好望角,公元1405年到1423年郑和船队远航印度洋和非洲,却均未引发工业革命与工商城市文明发展。并提出了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竞争、毁灭?还是融合?回到第一因素能源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15周年时的1993年,当时西方发达国家人均能耗达5吨多标准煤(约合4吨油当量),(美国超过10吨)而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只有1吨标准煤,只有发达国家20%,到2014年中国人均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西方发达国家(OECD)差距仍然只有大约一半左右,而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挑战已不允许中国再延续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和发展途径了,特别是严重雾霾造成中国每年67万人早亡,新华社报道污染造成中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从20多年前的3%上升到12.5%,京华时报报道中国受污染土地达2000万公顷(约3亿亩),中国人健康生存受到威胁,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由于中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此外,不无遗憾的是,译者显然缺乏中国历史与文化知识,文中出现了学术硬伤和明显翻译错误,列举如下:第52页第11行:1942年,应为1492年。